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学术活动- 学术会议

医药知识产权与创新系列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

       2025年6月5日,由清华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法研究中心主办的“2025年度医药知识产权与创新系列学术研讨会”在清华大学法学院法律图书馆楼紫华报告厅顺利召开。来自最高人民法院、国家知识产权局、上海市知识产权局、苏州知识产权法庭、北京市医保局等单位的专家,以及来自美国药品研究与制造企业协会(PhRMA)、正大天晴、诺和诺德、强生、安斯泰来等国内外知名医药企业与行业组织的代表共计四十余人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image.png

会议现场

       研讨会开幕式由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知识产权法研究中心主任崔国斌致辞。崔教授在致辞中强调,在当前医药改革与创新发展的背景下,厘清药品挂网销售行为的法律定性,平衡专利保护、药品可及性与市场竞争三者关系,对于完善我国医药知识产权制度、促进产业健康发展至关重要。随后,崔国斌教授对各位与会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        本次研讨会以专题报告和圆桌讨论相结合的形式展开,议题涵盖了当前医药知识产权领域的前沿问题,包括药品挂网是否构成专利法上的“许诺销售”行为、专利无效对挂网及撤网的影响、国家医保目录等其他准入行为的法律定性以及相关制度的完善建议等。会议邀请了来自司法、行政、学界与产业界的多方代表。此次研讨会促进了各方观点的充分碰撞,为相关制度的健全提供智力支持。

image.png

部分参会嘉宾

       清华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法研究中心秘书长洪燕发表了专题报告,系统梳理了公立医院药品采购制度的发展历程、药品挂网的流程和阶段、“许诺销售”的立法目的和法律标准、以及司法实践中对药品挂网是否构成许诺销售的认定标准。报告援引“山德士诉豪森药业案”等多个典型案例,阐释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药品挂网是否构成许诺销售的裁判思路:将药品挂网作为一个整体过程,分析是否存在许诺销售的主观意图和意思表示,进而认定是否构成许诺销售。报告还介绍了最高人民法院针对“Bolar例外”抗辩、挂网阶段抗辩所持的司法观点,提出了药品管理制度和专利保护制度如何协同实现药品专利保护的几点思考。

image.png

现场嘉宾

       随后圆桌讨论环节,与会专家围绕药品挂网等多个核心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

       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耿文军结合企业实践,分析了最高人民法院相关判决对行业的影响,详细描述了药品挂网行为的各个阶段及其行政审批属性。上海市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保护处副处长曾倩将药品挂网行为分为公示前与公示后两个阶段,主张后一阶段可能构成许诺销售行为;其还分享了上海在处理挂网问题时有关公示时间与专利有效期衔接的实践经验。国家知识产权局条法司三级调研员高鹏则从“Bolar例外”的立法原意出发,辨析了其与药品挂网行为的区别。北京市医疗保障局药品招标采购服务中心代表高承英介绍了北京地区药品挂网的流程与监管实践,强调了侵权行为的及时处理和专利信息披露的重要性。

       安斯泰来中国知识产权开发和商业负责人郭颂曦、诺和诺德中国高级专利律师刘向昕、勃林格殷格翰大中华区专利负责人苗律以及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高级联席合伙人李人久等业界代表,分别从原研药企自由实施(Freedom to Operate, FTO)分析、早期争议解决机制构建、公示环节的法律定性以及许诺销售行为独立性等角度贡献了专业见解。苏州知识产权法庭副庭长贾娟则从司法裁判的角度,探讨了许诺销售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贾法官主张,在专利侵权判定中,应当将许诺销售作为一种独立行为进行评价,许诺销售侵权的成立不以销售行为为前提。

       清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蒋舸提出,药品挂网行为的定性争议主要集中在挂网公示阶段。为防止挂网公示程序持续较长,阻碍专利到期后的药品可及性,蒋舸副教授主张基于意思表示理论限缩解释“许诺销售”概念,仅具程序性或信息告知性质的公示,不构成“许诺销售”侵权;在此种解释路径下平衡专利权人利益与公共利益。强生法务部高级法律顾问计莹和隆诺律师事务所副主任李晓蕾建议通过优化挂网流程和明确公示环节的法律意义来平衡各方利益。美国药品研究与制造企业协会(PhRMA)中国办公室政策总监史林、石药集团有限公司知识产权总监耿佳、齐鲁制药有限公司知识产权部副部长李娜还就“纳入国家医保目录”行为的定性及药品可及性问题进行了讨论。诺和诺德公共事务和可持续发展副总裁陈昌雄强调了许诺销售行为的独立侵权属性。

       崔国斌教授在总结中表示,本次研讨会为厘清医药挂网与许诺销售的复杂问题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素材,与会者提出的观点对于后续的学术研究、立法完善和司法实践均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崔国斌教授感谢了各位到场的专家学者与医药代表,表示期待未来继续就医药知识产权领域的重大问题展开深入交流。

       本次研讨会圆满落幕,为医药知识产权领域专业人士搭建了高水平交流平台。与会嘉宾围绕前沿议题展开深入探讨,凝聚行业共识,为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与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